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 新质农业看潍坊·蹲点调查|“农”墨重彩千畴绿——昌乐县聚势成链激活现代农业新动能
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,对表中央一号文件,充分展示潍坊拓展创新“三个模式”、推进乡村振兴融合化发展、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丰硕成果,生动展现农业增效益、农村增活力、农民增收入的乡村全面振兴潍坊画卷,潍坊市融媒体中心(潍坊传媒集团)、潍坊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“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·新质农业看潍坊”大型采访活动,组织各传播平台全媒体记者,进行蹲点式、行进式采访,挖掘、展现潍坊市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。
潍坊市融媒体中心各传播平台联动推出“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 新质农业看潍坊”栏目,下设“新农人”“新农技”“新型经营主体”“新产业新业态”等子栏目,并定期推出蹲点调查。敬请关注。
今年春天,一场西瓜音乐节让昌乐冲上热搜,网友们盛赞昌乐是一座“瓜甜乐下”的浪漫之城。
作为“中国西瓜之乡”,昌乐县每年举办西瓜节、西瓜擂台赛等特色活动,依托节会做强特色产业、做响农业品牌。目前,昌乐16万亩西瓜年产量超60万吨,年产值突破20亿元,品牌价值达47.85亿元,居西瓜类全国品牌价值首位。
从一个西瓜的甜蜜滋味到规模化产业的蓬勃崛起,从地头品牌的精心锻造到片区经济的协同发展,昌乐县以产业强链夯实根基、以品牌赋能提升价值、以片区联动放大效应,积极探索现代农业转型新实践。
农业高质量发展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提升,不独昌乐西瓜。坐标农业现代化,昌乐县紧扣“产业、品牌、片区”三大关键词,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、绿色、智慧方向转型,全面点燃高质量发展的金色引擎。
山东培茁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西瓜
产业强链:从“单一种植”到“全链融合”
7月2日,记者走进昌乐县西瓜科技示范园,发现棚内的西瓜不见了踪影,示范园运营经理李媛媛告诉记者,西瓜5月底前已经采摘完毕,7月底开始育苗,现在这个时节是瓜棚休养生息的“档口”。
“今年示范园种植了300多个西瓜品种,这些品种是我们从全国各地征集而来,以小型西瓜品种为主,我们再从这里面选出表现好、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进行推广。”李媛媛说,现在昌乐主推的小型瓜品种以“町琦冰糖子”、京美2K等为主,大型瓜品种以京美10K、甜王等为主。
“我们不仅卖种子、卖西瓜,还卖技术、卖标准。”李媛媛介绍,在这里,不仅有西瓜种植,还衍生出种苗研发、深加工、电商销售等产业链条。
正在种植棚工作的园区务工人员
把小作物做成大产业。昌乐县卧虎山下,在瓜农于法和的南瓜大棚内,瓜苗长势旺盛,他种的是贝贝南瓜,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,他的两个大棚可收入16万元。
贝贝南瓜是小型南瓜的统称,也是各大网络销售平台上的“网红”。目前,昌乐县贝贝南瓜种植近3万亩,全国半数以上的贝贝南瓜从昌乐中转,年交易量15万吨,产值超9亿元,昌乐成为全国优质南瓜的重要集散地。多位种植大户向记者透露,贝贝南瓜单价较高,当地农户种2至4亩,一年赚10万元问题不大。同时,南瓜产业的红火发展又为年轻人电商创业提供了机会。
全产业链开发、全价值链提升,昌乐县向精深加工要效益,南瓜汁、南瓜酒、南瓜泥罐头、南瓜籽油粉等产品相继问世。“从鲜食南瓜到深加工,价值翻了几番。”昌乐县农业综合开发中心主任王德清表示,像南瓜碎、冻干南瓜、南瓜酵素饮这样的深加工产品,目前已开发十多种。
一份好的农产品,在“吃干榨净”中完善价值。昌乐县持续放大“一大一小一特色”产业优势,举办中国(昌乐)西甜瓜新品种展示周等活动,引领昌乐西瓜品种结构、育苗方式、种植模式、销售形式优化升级。通过深化与科研机构合作,开展南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展示,进一步扩大“中国小南瓜产业示范样板县”影响力。“黄金籽”西红柿在泰国清莱建设产供销基地,成为特色农业模式输出典型。
链起“增值密码”。在昌乐,随着产业链条不断延伸,各种“农产品+”日益涌现,昌乐农产品在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中,迸发出数十亿级的产业能量。
昌乐县乔官镇火山农业产业片区
品牌赋能:从“土特产”到“金名片”
产业强、品牌响,品牌农业是昌乐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一张王牌。
以火为脉,沃土藏金。昌乐依托火山资源优势,立足产业基础,在全国率先提出火山农业概念,并推出“火山农八鲜”区域公用品牌。“通过公众评选,首批进入‘火山农八鲜’品牌的农产品包括西瓜、西红柿、小米、芋头、花生、地瓜等。”火山农业产业联盟理事长高成德说。
“火山农八鲜”品牌以品质实力作后盾。“我们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,严格把控农产品种、管、收、售等环节,以品牌化发展、标准化种植提高农产品售价。”高成德介绍,他们制定团体标准,形成了从生产、加工到包装、流通、消费全产业链标准体系。“我们实行备案制,哪个村、哪块地,用什么肥、打什么药,都要达到标准才行。”
“火山农八鲜”鲜香四溢。“村里依托火山地质种植“黄金籽”西红柿,番茄红素含量高出普通西红柿好几倍,而且我们还通过熊蜂授粉实现了籽粒饱满、一口爆浆。”乔官镇唐家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增告诉记者,他们种的“黄金籽”西红柿通过电商直播的形式卖向全国各地,去年销售额突破亿元。
品牌效应带动产品溢价增值成果显著。“使用‘火山农八鲜’品牌后,我们村产的小米影响力更大,溢价话语权更高,有效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。”乔官镇杜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周瑞新告诉记者,在火山农业产业联盟的带动下,他们村集体流转了300亩地种植小米,每斤比市场价高出5元至8元,而且供不应求。
“黄金籽”西红柿
品牌是地域文化的浓缩,借力“火山农八鲜”区域公用品牌,昌乐火山小米、“黄金籽”西红柿、邵氏核桃等优质农产品走出“深巷”、走向世界。
深度挖掘火山特色资源,昌乐县开辟品牌战略差异化路线,从顶层设计上提出“1+N”模式,即1个火山农业区域公用品牌,N个特色农产品品牌,初步构建了“1+N”的火山农业品牌体系,以区域公用品牌为背书,创建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。
打造一个品牌,发展一方产业,富裕一方百姓。目前,昌乐县认证绿色食品22个,有机食品51个,企业产品品牌30个,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个,5个农产品入选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”。
片区联动:从“点上开花”到“全域共富”
圆梦共同富裕。昌乐创新推行“党建引领·联村共富”模式,在全县规划建设了10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片区,一片区一模式,以组织力量、市场手段激活乡村公共资源,蹚出了一条产业发展、强村富民的新路子。
“现在方庵片区果蔬市场逐步打开,去年我们在城里新开的两家线下直营店运营良好,品质、包装、服务等方面都得到了大众好评,今年我们计划在市、县再开两到三家直营店。”近日,在五图街道方庵片区果蔬直营店,方庵片区党委副书记、庵上湖村党总支书记赵继斌见店里的生意红红火火,非常开心。
赵继斌提到的方庵片区,是五图街道围绕庵上湖村划定周边20平方公里、覆盖23个自然村1.3万人建设的方山-庵上湖乡村振兴片区。
以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,赋能片区乡村全面振兴。方山-庵上湖乡村振兴片区在产业发展党委的带领下,实现归源山庄“南果北种”研学游、庵上湖村“农业实景课堂”培训、响水崖子民俗游、冯家庄草莓采摘游、方山古八景等18个点位的串点成线,10个社区(村)8种特色农产品统筹发展,每年片区吸引来自全国各地6万余人次前来旅游考察,农文旅产业创收过亿元。
攥成拳、抱成团、连成片,用一盏灯点亮多村光,共富之路将在微光汇聚中越走越宽。
在红河镇,当肖家河村通过探索推行党支部领办粮食专业合作社,由弱变强后,红河镇规划建设了肖家河乡村振兴片区,成立片区党委统筹推进片区12个村融合发展。目前,片区内7个村已成立粮食专业合作社,同步带动全镇83个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。
跳出一村一域的局限,以融合的视角赋予土地更多持续增收的创造力,鄌郚镇拨快乡村振兴发展的“进度条”,以伟圣田园综合体所在的孔家庄村为中心,辐射带动周边6个村庄成立金山农业乡村振兴片区,崔家庄村是其中的一个。
“片区一体化发展让我们有了‘主心骨’,业更强、村更美、民更富的梦想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走进现实。”面对未来,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安伟信心满怀,他带领着村民利用地理优势扩大金山原根西瓜种植规模。
党建引领有力,发展更添活力,在昌乐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一场以“片区”为单元的乡村振兴变革正开展得如火如荼。